分類
亞洲 國際消息 性別議題 投書媒體 跨性別 / 雙性人

投書:印度跨性別免術換證關鍵人物Kritika的故事

華正函/伴盟專員

Kritika,現年24歲的跨性別女性,是印度全國第一個成功免術換證的跨性別者。大學入學時,Kritika被分配入住男宿,有次考試前她讀書讀到凌晨兩點,遭到四、五名男性嘗試性侵,這經驗曾讓她幾乎想要自殺。為了變更性別,她輟學、搬離宿舍,邊工作邊還學貸,也一邊為性別手術存錢。Kritika說:「為了省錢,我開始斷食;在半年內,我存到了約20000盧比,我終於可以進行荷爾蒙治療(HRT)。」開始HRT後她變化中的身體形貌與證件性別的不一致還是給她帶來許多麻煩,她記得當時好不容易找到在客服中心的工作,也遭遇到讓人難堪的工作場所性騷擾。

在跨性別者開始HRT後直到成功換證前的過渡期,因為證件性別和外貌相互矛盾,每出示一次證件,跨性別者就得自我揭露一次。在印度,搭火車、買SIM卡、借貸或找工作都需要出示證件,證件無疑是日常生活必須,卻也是跨性別者頻繁遭受歧視的原因。由於當時Kritika無力負擔高昂手術費用(約30-40萬盧比,相當於台幣11萬-15萬),她在2016年向德里高等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政府更改換證要件、拿掉性別手術證明。法院整整一年沒有回應,她沒有放棄,轉向印度政府領導人陳情,並積極寫信給各部會,但各部會以「免術換證將提供機會給犯罪者變更身份,讓這些犯罪者可以不用被起訴」為由拒絕政策改革。


面對相關單位這種防弊勝過一切,把跨性別視為潛在罪犯的負面態度,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實任何權利、地位都可能被濫用,防止濫用是國家的責任,但國家不該以此為由去徹底剝奪成千上萬的人們自由生活、表達自己的權利。


在無數次拜訪、溝通之後,Kritika發現政策上存在一個可能的破口——相關換證規定僅要求跨性別者提供「法律/醫療文件」作為證明,斜線代表兩者擇一即可,在國會議員的建議協助之下,Kritika最終成功以提出「法律文件」來變更身份證件性別,也成為印度全國第一個成功免術換證的例子,對跨性別社群來說更是極大的鼓勵。

事實上,2014年印度最高法院在NALSA案中曾宣告「手術、荷爾蒙及其他要件並非換證的必備條件」,並肯認第三性別的存在。但因換證的行政規定多於2014年前就制定,NALSA案的判決未能在具體換證政策上全面落實,相關部會仍要求跨性別者提供手術證明才能換證。Kritika當時的另一項主張即為印度政府無視NALSA的判決,促使政府不得不針對「換證是否需要手術」開啟對話與辯論;最終,印度政府將新政策公布於印度政府公報上,Kritika兩年的努力終於讓跨性別者換證落實了免術。

(以上故事參照Kritika於The Logical Indian的受訪


伴盟開啟跨性別人權工作以來,每每討論到跨性別的公共空間政策(如廁所、宿舍的使用)時,總會有人提出「跨性別者可能成為性侵加害者,危害到既有空間使用者安全」的憂慮,但事實反而是,極高比例的跨性別者曾遭受過性騷擾或性侵,Kritika的故事就是非常典型的例證。在今年伴盟的「跨性別人權處境問卷研究」中,也統計出有近五成的跨性別者曾在校園遭受不友善對待,更有近四成的人曾因性別認同而遭受職場歧視與霸凌;與其因為欠缺實證的恐懼而在主觀上將跨性別者視為危險,難道不該先認真對待跨性別長久以來作為歧視與暴力的犧牲者此一客觀現實,並謀求改善?

現行台灣換證仍要求兩張精神科醫師證明及強制手術要件,這樣的門檻對於那些即使有意願動手術的跨性別都是嚴苛的經濟條件考驗(不是所有的跨性別都想要動手術),對於經濟上無法負荷的人而言,證件性別與性別認同/表現的矛盾所導致的歧視實難從生活中消弭。印度換證取消手術要件值得台灣借鏡,也唯有國家政策開始重視跨性別者的需求與聲音,「自由生活與表達自己」的理想才有機會實現。

本文為2020/9/28風傳媒投書:https://reurl.cc/zzlK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