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自由與性別認同,不該強迫跨性別者二選一

文|伴盟專員沈紜萱   11 月 30 日,荷蘭政府向國內的跨性別者發表道歉聲明。在 1985 年至 2014 年間,欲變更法定性別之跨性別者,皆被迫絕育、改變身體構造及賀爾蒙治療。   荷蘭政府表示,將對受到舊制度影響、被迫絕育的約 2000 名跨性別者,提供 5000 歐元的補償,至於詳細的補償辦法,預計將於明年夏天提出。包括荷蘭的倡議團體「荷蘭跨性別者網絡」(Transgender Netwerk Nederland)及國際倡議組織「歐洲跨性別者」(Transgender Europe)都表示,樂見荷蘭政府此一正式道歉並為傷害負起責任的行為。

教科書內容如何避免性別偏見?

英國最大的教科書出版公司—培生集團近日公布一項指引,要求內部員工編寫教材時應避免「下意識的性別偏見」,如「女孩是敏感的」、「男孩比較有自信」這類語句,更明定教材應提升女性傳統上的陽剛角色,反之亦然。   培生的指導方針是,把女性刻畫為企業主、粉刷房子、穿實驗室外套、修理汽車;把男性描繪成帶孩子上學、幫同事烤生日蛋糕、參加會議紀錄、當小學老師。此外,教科書中的機器人、動物也必須確保有女性角色,且動物角色應避免「刻板的女性或男性標籤」,如用長睫毛說明是女性,或藉打領帶代表男性身份。  

字典也需要落實性別平等 褪下刻板標籤

牛津大學出版社近日在倡議團體檢視下,旗下字典將「女人」(woman)這個字的其中一個釋義更新為「某人的妻子、女朋友或女性情人」(a person’s wife, girlfriend, or female lover),而不再是某個「男人」的妻子、女朋友或女性情人(a man’s wife, girlfriend or lover)。這個改變,讓「女人」一詞有了更廣泛、更全面的解釋,不再只是某個男人的附屬,或必須通過男性才能定義。不過,其實進入婚姻或親密關係也並非成為「女人」的必經之路,不論性傾向、性別認同、單身與否,都可以是「女人」。  

性別流動 vs 父母至上

澳洲新南威爾斯省上議會議員Mark Latham於今年8月5日提出一份名為Education Legislation Amendment (Parental Rights) Bill 2020之草案,企圖修改該省教育法之部分條文,以「父母至上論」為主要論據,限制學校不得教導學生關於性與性別,特別是Mark Latham定義為「性別流動性」的相關內容。  

國語辭典性別多元詞彙不足,盼盡速加強!

反同教授被認證為性平專家 還開設性平課程?!

性別本具有多元樣貌,社會應認識與接納雙性人!

【性別人權】#pronouns #友善企業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近期發表了一份「Pronouns使用指南」,強調除了she和he之外,稱呼性別非二元者應當使用「they」或「ze」,希望藉此讓每個職員都可以被用符合自己性別認同的代名詞稱呼。

新竹市性別友善行動聯盟成立 推性別友善行動3宣言

伴盟評論:

恭喜 新竹市性別友善行動聯盟 成立!!

Police ban takes the parade out of Hong Kong’s pride celebrations, amid violent protests in the city

【國際性別人權新聞】#香港 #同志大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