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是「不肯就範,比較好」
許律師談多元成家運動以及她一直以來所參與的各種社會運動
她說:社會運動的目的,就是改變現代人看待社會的視角。
那天主辦單位為了許律師的演講
特別設計了一個小問卷讓現場三百名左右的觀眾填寫自己的性向
以0-100(0代表絕對異性戀 100代表絕對同性戀)為評比
請觀眾自評性向
結果現場僅有33名觀眾自認是絕對的異性戀
另有2名觀眾自認是絕對的同性戀
其他絕大多數人分別坐落在其他各種光譜位置上
講題是「不肯就範,比較好」
許律師談多元成家運動以及她一直以來所參與的各種社會運動
她說:社會運動的目的,就是改變現代人看待社會的視角。
那天主辦單位為了許律師的演講
特別設計了一個小問卷讓現場三百名左右的觀眾填寫自己的性向
以0-100(0代表絕對異性戀 100代表絕對同性戀)為評比
請觀眾自評性向
結果現場僅有33名觀眾自認是絕對的異性戀
另有2名觀眾自認是絕對的同性戀
其他絕大多數人分別坐落在其他各種光譜位置上
到2013年6月為止,美國有12個州陸續通過同志婚姻平權的法案,預計會有更多州跟進。就在同志社群慶祝終於能夠進入婚姻這個社會制度的同時,美國人越來越晚進入婚姻,離婚率也持續高於其他歐美國家。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六月號以「異性戀配偶可以從同性戀學到什麼」(What straights can learn from same-sex couples)為封面故事,透過比較觀點,討論幸福婚姻的要素。
妳/你知道為什麼除了婚姻之外,如果法律也能保障同居伴侶關係的話,就有可能可以有效因應、緩解台灣少子化現象?
依據中山大學社會系楊靜利教授研究,台灣非婚同居人口保守估計的絕對數已接近80萬人,預估未來仍將繼續成長。
[陳金燕,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13-12-09]
就在世界人權日前夕,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病逝,全世界無不緬懷、哀悼這位值得世人景仰的人權鬥士,臺灣媒體亦不例外,所有報導的重點多聚焦在曼德拉堅持「自由平等」消除南非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寬恕包容」促成南非的種族和解。
[陳金燕,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13-12-07]
當有學者經由媒體公開宣稱:「兔唇、天生缺手者、同性戀皆為不自然…」時,似乎不知:臺灣已經制訂了許多進步的法律,只為了盡力保障不同族群國人的尊嚴與基本權益。
當有律師在公聽會上宣稱:「沒有血緣的孩子,誰會愛啊?」時,似乎不知:臺灣已存在無數個沒有血緣關係的收養家庭,而這類家庭中的「濃濃愛意」,絕對不少於有血緣關係的家庭!似乎忘了:這些被沒有血緣關係者所收養的孩子,正是被有血緣關係的父母所遺棄的無辜子女!
作者 :陸詩薇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執業律師)
伴侶盟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過程中,最常面對以下兩個質疑,分別來自兩個面向,第一種質疑:「畢竟婚姻有其歷史甚至宗教意義,我們何不創造一套和婚姻的權利義務完全相同的制度讓同志使用就好了呢?這樣既可以保障同性伴侶的權利,也不至於衝擊婚姻制度,面對的反對阻力也比較小。」第二種質疑:「婚姻制度是父權產物,是壓迫的形式,同志何必和異性戀一樣進入這種壓迫的制度?為何要把同志納入這種主流規範?」說真的,這兩題經典考古題不可能有一勞永逸的解答,但任何複雜的問題,都需要討論的起點。我們伴侶盟,過去、現在、未來,永遠都會微笑著說,我們堅持非異性戀者有權進入與異性戀者在名稱和內涵上一模一樣的婚姻,以下是我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