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相關論述

同志配偶關係可能更平等(黃于玲摘譯)

到2013年6月為止,美國有12個州陸續通過同志婚姻平權的法案,預計會有更多州跟進。就在同志社群慶祝終於能夠進入婚姻這個社會制度的同時,美國人越來越晚進入婚姻,離婚率也持續高於其他歐美國家。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六月號以「異性戀配偶可以從同性戀學到什麼」(What straights can learn from same-sex couples)為封面故事,透過比較觀點,討論幸福婚姻的要素。

作者曼荻(Lisa Mundy)是一位關注性別關係的媒體工作者,在文中她挑戰美國保守團體對於同志婚姻平權的理解。保守團體認為,如果允許同志進入婚姻制度,將會改變這個社會制度。他們所持的主要理由包括:異性戀的一夫一妻是婚姻裡必要的分工,也提供小孩成長所需要的父親與母親的角色。曼荻引用社會科學研究與自己的訪談調查,發現異性戀配偶未必是主流社會認為的、更適任的父母,而同志配偶其實常比異性戀夫妻更快樂幸福。

平等尊重是現代婚姻關係的基石,但是研究發現,異性戀夫妻間常比同志配偶出現更多不平等。更多已婚女性留在勞動市場、經濟獨立,但是她們卻面對工作與家務、蠟燭兩頭燒的困境。全職的妻子每週工作39小時,家務勞動32小時,自由時間25小時。與此同時,她們的先生每週工作45小時,家務勞動21小時,自由時間31小時。傳統的性別化家務分工仍然困擾當代已婚女性的生活,無論是因為育兒或家務而必須減少工作時數甚至辭職,或是在工作時想著有哪些家事得處理。

同志配偶在許多生活面向遠比異性戀平等,而這不只表現在態度,更具體化在行為裡。例如他們願意花時間開誠佈公討論家務分工的內容,然後分擔煮飯、打掃等任務,而不受傳統性別刻板印象拘束。很多男同志曾經有過異性戀婚姻,他們表示,現在分擔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以前他們根本不曾幫妻子作家事。

收入高低一直是家庭內權力關係與誰說了算的決定因素。男同志關係裡特別是如此,異性戀配偶次之,而女同志是最重視平等精神的伴侶關係。性在男同志伴侶關係裡格外重要;對於許多異性戀妻子而言,性也是她們與丈夫親密感的指標。但是女同志配偶有許多培養親密感的來源,性反而不是特別重要。在親職方面,同志常視育兒為樂事,享受過程中的連結感。異性戀家庭的父親,常將親子時間視為是義務,陪小孩時同時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教會人員也提到,同志婚禮的幸福氛圍,常燃起觀禮者對婚姻的期待,具有感染的效應。

如同保守人士所言,同志進入婚姻制度的確會改變這個社會制度;但是不同於保守人士的預設,同志帶來好的改變。同志配偶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告訴主流社會,一個更平等的伴侶關係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