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留意過各種申請表、履歷表、報名表上,通常都必須填載「性別」呢?
據日本朝日新聞於去年 12 月的統計,為了保障性少數者的權益,日本 41 個都道府縣於近五年內都已經廢除了高中申請入學報名表中的「性別欄」,而就日本企業常用的制式履歷表,也在NGO團體的呼籲之下,部分企業也逐步廢除性別記載的要求。
正如山梨縣教育委員會表示:「雖然也有保障如跨性別等性少數者的意義,但我們的重點其實是放在『性別欄位的必要性』上,因為性別欄位就算不存在,也不會造成任何的困擾。」青森縣的教育委員會也表示:「入學選拔與性別並沒有關係,是個不需要的個人情報。」顯示了日本教育單位對於性別欄位的態度,除了意識到有保障性少數族群的意涵之外,更積極肯認了,千篇一律地要求性別標示在許多場合實際上根本不具必要性。
這樣的趨勢除了反映在日本教育界外,於高度制式化的日本企業也可逐漸看到改變。雖在歐美等不少國家,包含相片、年齡、人種、國籍、性別等個人資訊皆不會要求求職者揭露,然而日本等亞洲國家似乎相對不重視個人隱私,尤其日本社會對於「就職活動」高度重視,企業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面試中篩選出人才,導致在面試或投遞履歷等事項上皆定有一套制式的規範與劃分,如在履歷表上幾乎所有企業都採取了固定的格式,包含家庭背景、性別等均是求職者必須揭露的個人資訊。
據博報堂 LGBT 研究中心統計,在日本大約有 1.8 %的人認為自己可能屬於跨性別族群,而這其中有九成的人都認為就職遇到了困難,如讀賣新聞報導,來自宮城縣的堀實里(堀みのり、hori minori)出生時為女性、而長期以男性的外表生活,卻往往在填寫履歷表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如果填載女性的話,在面試的時候就會遭到不友善的質疑,結果完全沒有針對工作能力等事項進行詢問,而最後通常都是不錄取的結果;如果填載男性的話,又會擔心未來會被質疑是「虛偽填載」;而如果都不填寫的話,則往往連面試的機會都不會有。
為了保障這樣的性少數族群、以及使整體勞動環境正常化,近日在日本勞動權益 NGO 團體「POSSE」等多團體的努力之下,履歷表廢除性別欄的倡議漸漸地影響了日本企業,現今如 Sony(ソニー)的制式履歷表在性別欄位增添「其它」、生活用品大手企業「Unilever・Japan」(ユニリーバ・ジャパン)除廢除性別欄外,為了避免因為名字而暴露性別,而使應徵者只需填寫姓氏即可,更進一步落實了「揭露性別沒有任何必要,應該更重視求職者能力」的理念。
在日本各界都嘗試重新檢討「性別欄位」的必要性時,臺灣企業與各政府機關是否也可以重新思考,究竟在銀行開戶、履歷表、入學等各種生活領域為什麼可以強制揭露性別?這樣侵害隱私的要求,又究竟跟一個人的能力、信用或表現有何關係?
伴盟認為取消社會生活中許多強制標示卻作用不明、顯無必要的文件資料的性別欄,是減緩性別檢查壓力及消弭性別偏見的重要方法,值得公私部門開始好好檢視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