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 新的一年,莫斯科終於廢除了「地鐵駕駛僅限男性」的禁令,通過訓練課程的 12 位女性成為新一批的地鐵駕駛員。
此類禁令最早可上溯自 1970 年代,蘇聯宣稱為了保護女性的生育能力,不該讓女性從事危險工作,1980 年代初期發布禁令,不再新聘女性駕駛。而在 2000 年頒布的法令中,更直接禁止女性從事 456 種職業,其中包含列車駕駛、卡車駕駛和汽車技工。2019 年 7 月,俄羅斯勞動部則將這份清單縮減為 100 項。
如果莫斯科令您驚訝,那麼台灣呢?日前行政院性別平等處發布「2021 年性別圖像」,將台灣的資料代入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 2019 年性別不平等指數,得出 2021 年的性別平等表現較去年進步三名,為全球第六、亞洲第一。
我們的大眾運輸駕駛性別比究竟如何?
若根據最新的大眾運輸駕駛性別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台灣駕駛員的性別比仍有極大落差。綜觀台鐵、高鐵、南北捷運及市區客運、長途公路客運的駕駛性別比,台鐵的 1,167 位駕駛中,女性駕駛只有 13 位,約佔名額 1%。市區客運、長途公路客運亦分別只佔 3%與 2%。表現最好的則為北捷,724 位駕駛中有 163 位女性,佔約 22%。
不論是哪一個大眾運輸,在錄用標準上並無男女區分,只需滿足基本學歷,經過考試、訓練便能成為駕駛員。即使如此,受到傳統刻板印象與工作環境等影響,女性報考大眾運輸駕駛的比例相對較低。這也證實了職業性別隔離中的「水平隔離」依然是個顯著存在的問題,駕駛員仍被大眾普遍視為「男性」所從事的行業。
根據《交通部性別平等推動計畫》的研究內容分析,女性對於需輪班與假日出勤之工作性質接受度或選擇性較男性小,以及部分工作設備以男性為主體設計,不符合女性需求等因素,都對女性投入該職場的意願產生影響。顯示女性的職業選擇受到家庭照顧責任、刻板性別角色分工以及職場性別文化等因素的影響甚鉅。
期待公部門能持續落實相關的職場平等計畫,更有系統與計畫性地破除刻板性別印象,營造性別友善職場環境,改善交通領域的職業性別隔離,不讓性別因素限制人們的職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