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家內成員來分擔的家務工作,通常是無給勞動,且由於長期以來的性別分工想像,女性往往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第一承擔者。
其實,相較於職場中的性別關係,家庭中的性別關係進步更緩慢,此情形在美國社會學者霍希爾德(Arlie Hochschild)在 1989 出版的《第二輪班》一書中,稱為「停滯的革命」。社會對於男女在性別氣質表現上的期待不同,男性被認為更適合衝鋒打拼,女人則被認為細心溫柔適合擔任「後盾」,「男主外,女主內」,看似符合「公平」原則;然而,即使今日不少女性也同時出外工作、承擔家計,仍包辦了大部分家務,等於從職場下班後還要輪第二次班。
⠀⠀
依據「國際勞工組織」(ILO) 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女性每天從事無給薪家務的平均時間是 272 分鐘,而男性僅有 84 分鐘,不到女性的三分之一。而在亞洲國家當中,敬陪末座者如柬埔寨,男性每天家務時間只有 18 分鐘。
⠀⠀
一般而言,當家庭裡的經濟分擔越平等,女性越容易感覺到家務安排的不平等。根據衛福部於 2020 年八月公佈的資料,台灣 15-64 歲女性平均每日家庭工作時間是 190 分鐘,35-44 歲的女性,家務工時達 252 分鐘,是女性各年齡區塊中最高。比對勞動部的統計資料,此同齡層(35-44歲)的女性就業率接近八成。也就是說,當大部分女性與男性一樣每天上班至少八小時,下班之後仍有四個多小時家務的工作需要處理。從家務分工來說,顯然許多人以為「已經」很性別平等的台灣社會,並不如大家所以為的那樣進步。
⠀⠀
家務平等分工不應只仰賴女性當事人的爭取,更需要家庭乃至社會觀念的改變,以及結構性的制度改變。對此,印度政黨 MNM 即於日前提出,應提供薪水給那些付出勞務但沒有獲得實質回報的女性,也就是「家務有給」的概念,希望透過經濟報償,反映家務勞動的價值,也破除家務勞動被視為女性「天職」的錯誤想像。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