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求職者到臺虎精釀面試,而遭品牌總監回以「出櫃不算冒險」事件,引發熱議。據報載,擔任面試官的品牌總監問求職者「人生有沒有勇敢冒險的事情?」求職者答:「我在不清楚爸爸對同志的態度的情況下,就選擇跟他出櫃。」品牌總監回以「這也算喔?」求職者聽到後解釋「我覺得我人生每次出櫃都是一種冒險,賭著失去和一個人的關係。」品牌總監聽完就笑著說「算了,這題對你太難,當我沒有問。」求職者感到自身生命經驗被輕率否定,發文後引發網友對企業的強烈批評,臺虎精釀隨後發布公開道歉。
伴盟秘書長簡至潔就此受訪指出,其實很多時候,一般人以為(自己)對同志已經相當友善,但是在對於同志的生命經驗不夠理解情況下,就很可能不小心發生「微歧視」的情況(註:所謂「微歧視」microaggression 指表面上看似無心、無害的言行,卻可能會因為不同群體生命經驗脈絡的差異或歷史創傷,對被指涉的、接收該言行的弱勢群體成員造成非故意的、間接的傷害與歧視)。她認為,「要出於了解才會真正尊重,否則那樣的尊重可能會流於表面」。
她舉例「微歧視」也包含在許多族群,例如普遍人認為原住民愛喝酒,所以遇到不喝酒的原住民會反過來「虧」他;又或是刻板印象說Gay都很有藝術細胞,結果遇到不擅長藝術的同志,反過來被說「Gay不是都很有藝術天份嗎!」就會讓該名同志有不舒服的感受。這些「微歧視」其實經常發生在人們將「刻板印象」加諸於他人時。
她舉例「微歧視」也包含在許多族群,例如普遍人認為原住民愛喝酒,所以遇到不喝酒的原住民會反過來「虧」他;又或是刻板印象說Gay都很有藝術細胞,結果遇到不擅長藝術的同志,反過來被說「Gay不是都很有藝術天份嗎!」就會讓該名同志有不舒服的感受。這些「微歧視」其實經常發生在人們將「刻板印象」加諸於他人時。
簡至潔進一步解釋,「出櫃」幾乎對於每個同志來說,都是很關鍵、很深刻的生命經驗,是同志們「集體有感」的話題,有些人甚至講到會眼眶泛紅。雖然無法得知那位面試官的真實反應,無法確定是否真的歧視,但很可能面試官忽略了自己的權勢地位,也不夠理解同志的生命經驗,產生了「輕忽」的態度,這樣確實可能會傷害到當事人。
她提醒,「有權力的一方應當要特別小心,在不夠理解他人的生命經驗時,不要以輕忽的態度來對待」。她說,很明顯此個案在訴說自己的深刻經驗時,「並沒有被對方給接住」,而是被輕忽了,才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伴盟在組織工作及為LGBTI開辦的法律諮詢工作中觀察到,同婚過後,其實仍有許多同志為出櫃而掙扎。不夠理解他人社會處境及生命經驗之時,確實不宜以輕忽的態度來對待,如此才能避免「微歧視」帶來的傷害,並讓職場和社會都更加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