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國際消息 多元性別 性別議題 歐洲 相關論述

字典也需要落實性別平等 褪下刻板標籤

牛津大學出版社近日在倡議團體檢視下,旗下字典將「女人」(woman)這個字的其中一個釋義更新為「某人的妻子、女朋友或女性情人」(a person’s wife, girlfriend, or female lover),而不再是某個「男人」的妻子、女朋友或女性情人(a man’s wife, girlfriend or lover)。這個改變,讓「女人」一詞有了更廣泛、更全面的解釋,不再只是某個男人的附屬,或必須通過男性才能定義。不過,其實進入婚姻或親密關係也並非成為「女人」的必經之路,不論性傾向、性別認同、單身與否,都可以是「女人」。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新版的牛津字典在「女人」條目中有這樣的例句:「女人被限制只能做低薪的工作」、「女人淪為被動的角色」。這類看似不帶價值判斷的例句,小編個人覺得有點像兩面刃,一方面可能像是描述性別不平等的情況,它方面卻也可能透過這種例句讓「女人」和低薪、被動等性別刻板印象的聯繫有更形鞏固之虞。
 
性別偏見,也不只出現在牛津字典中。查閱朗文字典(Longman),發現範例單獨列舉了「女牧師」、「女醫師」,且例句為「這有比當個女醫師還糟嗎?」「如果他們要看女醫師的診,應先告訴大家」等呈現女性的專業遭質疑的意涵。
字典往往是孩子或非母語人士習得字彙的首要媒介,相關的內容與例句或許不見得基於歧視,但若能更有意識避免落入單一且扁平的性別想像,尤其注意卸下性別刻板標籤,應會是更好的作法。